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今日头条 > “国考”指挥棒下,公立医院如何“解答”高质量发展?_环球看点

“国考”指挥棒下,公立医院如何“解答”高质量发展?_环球看点

时间:2023-05-23 21:31: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公立医院既要提高其微观运行效率,又要关注以较低成本实现治疗效果的中观效率和以较低社会成本维护人民健康的宏观效率。

因此,这使得我国公立医院整体经营发展质量不高。今年4月,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显示,当年仍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部分城市二级公立医院迫于经营压力正在寻求转型。


(资料图片)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要推动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正成为重要抓手。今年2月、4月,国家卫健委先后印发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

其中,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包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55个(定量50个、定性5个),单独新增指标1个,为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绩效考核成绩与其所获得的财政补贴、医保基金拨付、院领导考评、绩效工资总额等直接挂钩。不仅如此,还将直接影响医院申请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等工作推进。因此,业内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称为“国考”,足见其重要性。

面对“国考”,公立医院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夏家红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新要求下,学科建设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医学中心的核心。“我们应该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等几个方面加强投入,提高医院学科水平和声誉。”

二级医院再出发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2021年度二级公立医院整体能力虽稳步增强,但部分二级公立医院仍存在内部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

在人员结构方面,2021年二级公立医院的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数量虽较2020年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低于二级公立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整体的增长速度。此外,仍有个别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尚未配备麻醉、儿科或病理医师,或紧缺医师占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信息化支撑方面,仍有200余家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等级为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东北、华东地区二级公立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相对较低,且与其他地区的差距相较2020年进一步拉大。

因此,国家卫健委新发布的2023年版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要求逐步提高二级公立医院的电子病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国家卫健委要求,医院应当制订满意度监测指标并不断完善,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加强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有效抓手,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

在运营管理方面,在二级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的背景下,仍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西北、东北地区二级公立医院的医疗盈余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且区域内医疗盈余为负的二级公立医院比例相对较高。

手术方面,东北地区的二级公立医院在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等体现医疗服务水平和新技术应用效果的指标方面,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的二级公立医院。

针对下一步工作,《通报》指出,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聚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支持二级公立医院建设发展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有针对性地指导二级公立医院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医联体建设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持续推进医联体内管理和技术同质化发展。指导纳入“千县工程”的县医院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提升二级医院主要临床专科能力,补齐薄弱专科资源短板,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

作为医疗系统内承上启下的角色,二级医院在均衡医疗资源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国考”之下也需再次出发。

为此,2023年版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共设立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等4个一级指标;合理用药等10个二级指标;出院患者手术占比、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等28个三级指标。

对二级公立医院来说,应抓住新医改发展机遇,用好用足各种利好政策,加强医院运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人员激励、开源节流、流程改善等方面狠练内功,加快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临床产学研模式探路

随着医疗改革全面步入深水区,不论是深度产学研关系的绑定还是成本逻辑的变化,医院、企业、患者三方的利益关系正在重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助理邓艳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医疗领域从0到1的创新,还是来源于临床。只有基于临床问题开展研发,才可以更快将其转化应用于临床,提高疾病诊疗服务能力。

不难发现,人才队伍搭建、科学问题提出、成果转化、研究平台建设,以及管理机制梳理设缺一不可。其中,加速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才有可能真正加强学科建设能力,实现三级医院高质量发展。

尽管答案是明确的,但是“解答”过程依旧存在不少困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直接点破当前的困境:“提高学科建设能力,人才队伍和创新能力建设尤为重要,但是现在我们对人才的教育培训还很薄弱,如何培养出‘能看好病的医生’,挑战颇多。同时,医院的创新研究,还是着重在发表论文,而非从临床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真正的患者需求。”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研究型医院创建的第一动力。通过调研并结合公立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现实情况可知,目前公立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多障碍。

在解决层面,各个公立医院也在产学研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长刘林林表示,我们启动了强区工程,建立了我们的第三临床医学院,建立了师资培训的一个团队,为教师的培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去年还成功举办了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医学模拟大会,促进医学教育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医院也特别重视心理科背景下的顾问型的人才培养,开发出了一批供给侧交叉融合的课程,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临床各个学科的连接,同时与临床学生的培养路径相结合。

产业端如何助力三级医院更好迎接“国考”,让成果惠及百姓健康?金域医学高级副总裁申子瑜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可以从助力诊疗服务能力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两方面入手。面对三级医院学科建设能力需要的人才、研发平台、转化平台和管理机制梳理等需求,我们更需要调动自身资源,持续加大投入的研发资金、创新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推出“产学研融合”服务模式,更好的赋能三级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国家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发布了《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

根据补助资金分配表,国家提前下发的2023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共计80亿元,主要用于推进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及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

在“国考”的指挥棒下,公立医院正在迎来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DRG的实施从源头上改变了医院的成本控制逻辑,器械耗材面临着更严格的控费。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规划也催生出了巨大的医疗器械需求,新的市场正在重新洗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图文看点
最近更新